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在全球文物及藝術品市場,中國力量表現十分搶眼。近年來,許多流失海外的文物通過不同途徑回到國內。其中,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為搶救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搶救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國寶級青銅重器商代“子龍鼎”,使其重回祖國。
2006年4月28日20時40分,“子龍鼎”搭乘香港國泰航空的班機平穩降落在首都機場,在我國政府的搶救下,流落異域近百年的國寶子龍鼎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子龍鼎的成功回歸,是海外中國文物回歸史上的一件盛事。
漂泊海外近百年 子龍鼎據傳上世紀20年代出土于河南輝縣。出土后,此鼎由日本專門從事中國文物國際販賣的山中商會運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私人藏家之間秘密轉讓,但從未公開露面,銷聲匿跡近百年。
2004年,國內兩位青銅器專家訪日期間,在日本私人藏家中首次見到子龍鼎,驚嘆之余,欲立即收購回國。然而,以當時之境況,促成此事頗多困難。時隔不久,子龍鼎首次公開面世。子龍鼎藏家將其收藏的青銅鏡等青銅器在日本大阪舉辦私人收藏品展覽,子龍鼎首列其中。在出版的展覽圖錄中,子龍鼎為第一器。
這一消息隱約傳至國內文物收藏界。后來,許多專家雖然通過各種渠道獲悉子龍鼎的存在,卻無法一睹芳容。
2005年9月,國內相關文物專家赴日開展工作。其間,與日本古董界資深人士交流,并問及子龍鼎的下落。日本人次日便提供了子龍鼎的詳細資料和照片,并且告知國內已有私人買家在一個創紀錄價位上與藏家談判購買,已達成初步意向。日本人稱如果中國政府有關方面能以略高價位介入,他們可以終止與私人買家的談判。不過,當時專家們因為無法見到子龍鼎實物,更無法履行相關鑒定程序,同時,由于索價太高,為避免競價,于是采取了淡化的處理方式,沒有立即表態,此事一度擱置。
回國后,專家馬上向國家相關部門報告子龍鼎的情況,但不久卻得知子龍鼎已運出日本,并且去向不明。
重歸故土 不過,幾個月以后,國內便得到重要線索:子龍鼎出現在香港,已有國內外藏家、炒家在商談購買,而且有炒作牟利的苗頭。同時,國內有關方面還了解到,子龍鼎的持有者知道根據聯合國有關藝術品貿易的公約,中國政府要求美國停止進口歷史超過95年的藝術品,因此急于將子龍鼎在中美關于藝術品入境的相關協議生效前運進美國國境。
國內相關部門意識到,如果我方反應遲緩,子龍鼎進入美國國境后,將極難再追回。專家迅速通過相關渠道與香港的文物持有人進行了直接溝通,經過極力的說服工作,文物持有人最終同意將子龍鼎優先轉讓國內,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不再與另外的買家接觸。
經過國內最權威的專家多次赴港進行實物鑒定,專家們一致認定子龍鼎是“商代青銅器罕有的珍品,當列于國家重點珍貴文物”之列,呼吁國家能盡快將其搶救回國。
由于子龍鼎露面并欲出讓的消息已引起國內外收藏界高度關注,一些機構欲借機炒作牟利。據了解,子龍鼎出讓開價是一個“天價”。但經過國內相關專家與香港的文物持有人的艱苦談判,因勢利導,反復說明文物回歸祖國的重要意義,激發其愛國熱情,文物持有人最終同意以比報價低得多的價位將子龍鼎轉讓給祖國。
2006年4月,國家相關部門實施的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流失海外近百年的青銅瑰寶、商代青銅重器子龍鼎終于被成功搶救回國。
子龍鼎的重要價值 子龍鼎的現世令專家十分振奮,經過嚴謹的鑒定研究,專家們一致認為子龍鼎是足可媲美“司母戊大方鼎”的國寶級青銅重器。
子龍鼎是現已發現商代青銅圓鼎形體最大的一件,通高103厘米,寬37厘米,腹深43厘米,足高36.5厘米,高于著名的大克鼎(93.1厘米)和大盂鼎(101.9厘米)。在商末周初器中,子龍鼎為目前已知最大的有銘圓鼎,堪稱商周青銅器中的瑰寶,國之重器。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子龍鼎銘文“子龍”,是目前所知“龍”字銘最早的青銅器。
在商與周的金文中,作器者“子某”可能為私名,但也可能是氏名。“子某”之稱,在殷墟甲骨刻辭與商、周初金文中是商人貴族一種習慣稱謂方式。于商王室,稱“子某”者應是王子,于非王貴族,“子某”是其族長之子,所以子龍應屬商人,如器已進周初,則已屬殷遺民。
子龍鼎鑄造工藝精良,保存品相完美,銹色斑斕,是商周銅器中的極品。此鼎不但體形巨大,造型雄偉,紋飾亦精細優美,是中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精典之作,它與國寶“司母戊大方鼎”,一方一圓,堪稱商代青銅器雙璧。
有關鼎的小知識 鼎作為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征,被視為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于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此舉被認為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國的標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則是表明隨著每一次王朝的興替,“九鼎”便隨之易手。
春秋時,楚莊王向周王的使者“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覬覦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權威支配性的經典說法。“九鼎”作為中央政權的象征,代表著全國最高的政治權力。正如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所言:“青銅便是政治和權力”。
我國歷代就將青銅鼎的出土和出現視為祥瑞的降臨,是國之大事?!稘h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將年號改為“元鼎”。和帝永元年間,“南單于于漠北遺憲古鼎,容五斗,其傍銘曰:‘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憲乃上之”(《后漢書·竇憲傳》)。
?。ㄗ髡邽橹袊鴩也┪镳^副研究員)
|